千读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千读文学 > 云暮过后长明天 > 第14章 暗流涌动

第14章 暗流涌动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宫里催得紧,季云暮在马车里匆匆换好官服,下了马车还没把官帽戴好,扶正了才急忙进去。小太监在前面领着,季云暮问他:“这位小公公可知道是什么事?”

小太监说:“我在门外侍奉,听不真切,总归不是什么大事,大人放心就行了。”

进了昭宁殿,肃文帝正批阅奏折,看季云暮一个人进来了,问:“你父亲呢,怎么没来。”

季云暮说:“家父今天早上刚下朝就感觉身体不适,经郎中问诊说是风寒,家父年迈,现下在家中调养,告假三日,还望陛下体谅。”

“罢了罢了,他也一把年纪了,你们父子来一个就行。”肃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说,“这个是户部刚递上来的今年各地赋税的缴纳情况,你看看。”

季云暮走上前拿到奏折,肃文帝看到他脚上还有泥土,饶有兴趣地问:“云暮这又是和长明去哪儿玩了?”

季云暮连忙说:“没去哪儿玩,不小心蹭到了些土而已。”

说罢,肃文帝笑笑,季云暮赶紧低头看奏折,看完后说:“各地缴纳赋税并无错漏,看来今年秋天百姓是丰收了。”

肃文帝感觉手中的茶太烫,放下后说:“单看这一本你当然看不出来什么,御史台也上了两本奏折,说近几年虽说是丰收年,但各地上缴的贡品之数连年减少,沿途官员还贪一些,东西到了京城再被一些人贪走,运到皇宫里就没多少了,要求户部彻查贡品这一部分。”

“贡品大多稀少且价贵,把各地贡品的税收放在一起也确实可观,对各地官员给予警示和惩罚,臣相信以陛下的才能,这些问题会解决的。”

肃文帝沉默了一会儿,接着说:“朕原是不怎么打算深究的,可你看这些东西。”

肃文帝递过去一张单子,上面是户部呈上来的南方一些草药贡品的上缴情况,季云暮拿到后小声念出来:“生川乌,西川进献五百株,到京三百一十余株,白附子,北海进献三百株,到京一百三十余株...”

季云暮抬起头说:“这是?”

全福走进来说:“陛下,今日到钱太师家中看诊的太医回来复命了,是现在传召还是?”

“他来得巧,现在就传他进来。”

太医进来后,说:“微臣见过陛下。”

“钱老太师怎么样?”

“太师年龄大,如今肠胃消化不好,大补的药不再适用,太医院目前正在用些温和的药,勉强支撑着。”

肃文帝点点头,说:“那你再看看季云暮手里单子上的药。”

太医接过来后,仔细看过说:“生川乌和白附子在南方长得最好,用于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,南方各地每年都会进贡,但这几种药都需要谨慎使用,尤其是生川乌,稍微过量一些便是剧毒,白附子虽说毒性不及生川乌,但持续服用的话,不出半月,便会脏器损坏,不治而亡。”

肃文帝看了眼季云暮,又说:“那你说今年进贡的草药到京城缺失这么多,可要重视?”

太医说:“这些草药每次都是一到京城经户部查验后立即送往太医院,不假他人之手,路途中有所丢失几株在所难免,但丢失这么多,若落入别有用心的人手里,怕是祸患。”

“好了,朕知道了,你先退下去吧。”

太医退下去后,肃文帝又问:“云暮,现在你看该怎么办?”

季云暮说:“听太医之言,丢失的草药毒性巨大,又流入京城,大内的吃食又从京城中买入,微臣认为,的确该查明丢失的草药去往何处。”

肃文帝笑着说:“你和你父亲一样聪明,一点就透,朕很喜欢你们父子,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事朕只会和你们父子商量。”

“陛下过誉了。”

“好了,朕会通知大理寺和京兆尹协同查明丢失的草药,你先回去吧。”

季云暮走后,肃文帝说:“全福,传旨中书省,草拟一道诏令送往大理寺和京兆尹,让他们查明丢失的药材。”

“遵旨。”

全福刚准备退下,肃文帝突然说:“等一下,再通传李文英,他是吏部尚书,让他亲自从京兆尹找几个得力的人去查案。”

“是。”

...

还没几天,京城中好几处药铺被查封,都是因为丢失的草药被牵连,搞得这几天草药行的人个个都提心吊胆的。

文长明刚好亲自出门到药铺给文延之买些草药,碰到了大理寺的赵世显和陈昂带人来查,陈昂还记得文长明,打招呼说:“文大人还亲自出来买药材吗?”

“家中伯父身体不好,怕下人弄错要买的东西,我就亲自来了,也安心些。”

赵世显走过来照样冷着个脸说:“最近有些药材流入京城,稍有不慎便是条人命,文大人可要仔细了。”

陈昂凑近文长明,小声说:“前两天大理寺抓到个人,从药贩子手中买来生川乌,想毒杀了亲弟弟独吞家产,不得不防。”

当天回到家里,文长明又叫来家里的郎中来重新检查家中的药材,看是否有异样,文长明在旁边看着说:“一株株的检查,尤其是给伯父服用的药材。”

郎中一株株仔细检查后说:“公子,查完了,都是原来的药材,绝对没有大理寺正在调查的生川乌,白附子之类的东西。”

文长明放下心来,说:“行,以后家中的药材必须要严格查验,绝不能有错漏。”

文长明转身回了自己屋里,云树走进来递给他一封信,说:“公子,怀庆那边派人送信来了,说是找到了当时的刘老汉,这封信上就是他说的话。”

文长明打开信封,信的内容不多,大致意思是刘老汉说距离当时兵乱过去很久了,细节记得不太清楚,只记得当时兵乱发生很突然,官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,才没拦住叛军,直奔当时掌管怀庆与周边地界税收的文家。

云树问:“公子怎么还想知道当初的情况?”

文长明把信收起来,说:“没什么,只不过前段时间有人提起来过我的父母,我才想打听过去的事情,眼下多事之秋,别告诉旁人。”

“是,公子。还有,季公子来了,正在书房等着您。”

季云暮正等着他,看文长明进来了,季云暮说:“最近这几天,在大理寺和京兆尹调查完事情前,一定要留心。”

“知道,家中的东西查了一遍了,没那种东西。”

“不只是这些,还有那些送别人的,别人送的,都要仔细。”

文长明奇怪地问:“这是怎么了,这么敏感?”

“我也不知道,就是不放心,京兆尹负责查案的人是李文英挑的,他管的太多了,总感觉他想做些什么。”

文长明满不在乎地说:“怕他?我这里就是没有,他还能硬塞给我那些个药材,再说我图谋不轨?”

“反正你总是要堤防些。”

“没事,我看着大理寺的陈昂和赵世显都是好人,真出问题了他们会帮我们想办法的。”

季云暮看他一眼说:“你怎么就确定赵世显会帮我们?当初一起读书,我们俩可还得罪过他几次。”

“我看陈昂是个明事理的,他还告诉过我他们大理寺内部的事情,对我有些好感。”

“好感?”

“哎呀,就是感觉是一路人,你放心,我们绝对是有后援的。”

...

第二天下午,季云暮奉命亲自到大理寺询问案件的进展,大理寺卿位置空着,大理寺少卿有两人,一个是赵世显,一个就是自请到大理寺任职的陈昂。以前和文长明闹着玩还不小心得罪过赵世显,想到这里,季云暮还是决定去找陈昂问问。

季云暮拉过来一个人,问:“少卿在哪里办公?”

那个人说:“前面左拐的偏殿是陈少卿,右拐是赵少卿,最近大理寺事情多,我还有事,麻烦大人自行前往了。”

季云暮自己走过去,门是半掩的,不知道陈昂在不在,季云暮慢慢推开门,说:“陈大人还在吗?”

里面像是撞掉了什么东西,哗啦一声,季云暮定睛一看,发现不仅陈昂在,赵世显也在,两个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悄悄话,季云暮心想:真是怕见到谁就遇到谁。

原来是一摞案宗被撞掉了,陈昂赶紧蹲下去收拾,倒是赵世显感觉不耐烦,问:“季大人过来大理寺干什么,有冤情吗?”

季云暮拱手说:“奉命来查看贡品药材丢失案件的进展,不知道能否借来卷宗一看?”

陈昂赶紧站起来说:“啊有的,我去拿。”说完就慌里慌张地跑出去了。

赵世显一脸不耐烦地看着季云暮,问:“过来一趟就只为了这点儿事?有什么事最好一次说完。”

季云暮沉默了会儿,说:“的确还有事情问,我想知道京兆尹那边查案的情况。”

赵世显想了想,说:“京兆尹那边具体的不是很清楚,但我知道京兆尹万长安因为年纪大并没有亲自接手,原本是该交给右扶风何承恩,只不过李文英以何承恩任职时间短为由头,让少尹李洋接手了,倒是把何承恩给架空了。”

季云暮问:“那他们的进度怎么样?”

“他们哪里来的进度,整天不查案也不知道忙些什么,把一堆事情都丢给大理寺,我们这边忙得四脚朝天,他们那边倒是清闲。”赵世显转念一想,“你问这些做什么?”

“没什么,我就是感觉李文英想做些什么。”

赵世显瞧着他说:“怎么,你是担心他对文长明做些什么?”

季云暮看向他不知道该不该说什么,赵世显看着他的犹豫样子,又直言说:“以前读书的时候看你们两个那热乎劲,不是在一起的吗,你应该是担心他吧。”

季云暮更不知道该不该说些什么出来了,还好陈昂抱着卷宗回来了,打破了尴尬的局面,把卷宗交给季云暮,说:“这是誊抄的一份,可以拿给陛下亲自看。”

季云暮拿到卷宗就说:“多谢,先告辞了。”

看季云暮走的急,陈昂说:“他走得这么快,你说话直来直去,是不是说什么不该说的了?”

赵世显可不这么想,说:“我可没有说错话,是他自己心虚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