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千读文学 > 意外成为东宫幕僚后 > 第3章 入狱

第3章 入狱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烛火摇曳,侧脸映在灯下,现出莹白清透的肌肤。

任知宜手执书册,看得极为认真。

宝珠好奇地探过头,“小姐看的什么?”

“入京之前,我不是花重金请人打听了京城官员和勋贵的消息嘛!我想从中找一个人。”

“找谁?”

任知宜脑海中闪过卫枢的身影,喃喃道:“按年纪看,或许是位世子,又或许是位王爷,我不甚确定。”

今日在书堂遇见的二人,起初她以为就是刘府尹的两位公子,直到看见那人手指上戴的玉韘。

那一枚是日月纹回凉玉韘,她在父亲的书房见过图样,是前年灵州进贡皇室的珍品。

一个普通的府尹公子,绝不可能佩戴此物。

她惊觉认错人,可是转念一想,倒不如将错就错。

此人必定位高权重,他既然肯收下画,父亲的案子就多了几分把握。

宝珠没听懂,也未深问,只是后知后觉地想起一件事,“今夜怎地这么安静?隔壁的书生终于不读书吵人了!”

任知宜放下书,若有所思,“明日应该是今科会试放榜的日子,他们这些举子大概都去守榜了。”

“难怪整个客栈都这么安静!”宝珠恍然,“这么早过去,岂不是要要守一夜!这些人何必非急于一时呢!”

任知宜掩唇笑笑。

二人随意闲聊一会儿,方熄灯入睡。

— — — —

翌日清晨,博文斋专程派了马车来接她们。

坐在马车里,宝珠咧嘴笑道:“小姐,看来陆三爷是答应了。”

任知宜唇角含笑,心中的重负亦是轻快不少。

此行兆京还算顺利,那位“勋贵”已经收了她的礼,再与陆三爷达成生意,便能赚到一笔银子。

接下来用这银子疏通刑部的关节,她爹的案子就会有转机。

宝珠撩开帷帘一角,望着外面的大街,一脸的新奇。

兆京与灵州不同,街边商肆林立,商铺、酒楼皆客似云来,杂耍之人在街头卖艺,百姓的欢呼叫好声不绝于耳,京城繁华可见一斑。

马车右拐,进入石方街。

宝珠“咦”了一声,回头道:“小姐,我看到霍举子了!”

“谁?”

任知宜一怔,随即会意,宝珠说的霍举子是住在她们隔壁的书生。

她向外望去,那位霍举子身着一件褐色旧深衣,站在人群之外,几次想要挤上前去,都被推搡出来。

众人簇拥的地方是一堵丈余白墙,两侧檐角作飞天状,墙下人头攒动,高声鼎沸。

任知宜缓缓道:“那是礼部官署的南院,这面墙被称为南墙。每逢放榜之日,在天未亮时,礼部的人就会将今科会试的榜单贴在这南墙上。”

…………

南墙之下,突然起了些骚动。

人潮汹涌,马车行进地愈发缓慢。

任知宜看到那霍举子被两个人强按住臂膀,跪在一个书生面前。

那书生锦衣高靴,一身江南富贵子弟的打扮。

他脚踩在霍举子的头上,狂笑着骂道:“你们房州这种粗鄙之地出来的,也妄想得中进士……哈哈哈!”

霍举子梗着脖子,想抬头却抬不起来,憋得满面通红。

那书生却还不罢休,左右开弓,朝着他的脸咣咣就是两个耳光。

宝珠看到此景,惊讶道:“光天化日的,这谁啊,怎么还打人呢!”

任知宜默默地看着外面,围观之人大多是各地来京赴考的举子,看到此人羞辱霍举子,却都退避三舍,假作不见。

宝珠义愤填膺道:“算什么读书人?霍举子平日里可比他们斯文知礼多了!”

任知宜叹道:“不要多事!我们初到京城,自顾尚且不能,如何管得了别人的是非。”

接着放下帷帘,吩咐车夫绕道而行。

…………

早年的博文斋只是一间小小的书坊,因为陆三爷善于结交权贵名士,后来博文斋渐渐成为兆京文人雅士的会聚之所。

正可谓,“谈笑皆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

任知宜细细打量着博文斋门前的进出之人,皆衣着华美,非富即贵。

宝珠掩着嘴,小声问道:“小姐让我这个小丫鬟去见陆三爷,然后再带他去刘府找你,是不是为了借刘府的势?”

任知宜但笑不语。

被下人引至博文斋的后院,满院绿柳,清沁雅致。

几案上果品、茶水一应俱全,足见博文斋的待客之道。

任知宜坐定,将三支毫笔铺于一绢丝帕之上。

“三爷,觉得东西如何?”

彤管通体美玉,莹白润滑,最难得的却是笔毫。

毫尖黑紫,不见一丝杂色,执笔而握,毫似锥尖,挥利如刀,乃是紫毫笔中的极品。

陆三爷眯着一双细眼,露出满意的笑容,“甚好!甚好!不过,这好东西,姑娘是从哪儿弄来的?”

任知宜挑眉,“陆三爷这是信不过我啊?”

陆三爷啜了口茶,“陆某做生意一向谨慎,不知道来历,总归是心里不踏实。”

“倒也没什么特别!”任知宜眼波流转,“我找了灵州最有名的养兔人,许以重金,给了他十只初生山兔。

每日只喂最青翠的绿竹叶,只饮最清甜的甘泉水,然后让这些山兔在灵州广袤林间肆意奔跑。”

任知宜悠悠叹道:“可惜啊!生生养了五年,才得到这一点点紫毫。”

灵州多山野峻岭,不宜种植五谷,却是山间野兽的绝佳栖居之地。

紫毫笔乃是取山兔项背之上最尖利的一簇制成,极其稀有,所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。

“姑娘好心思!”陆三爷由衷赞叹道。

任知宜丹唇轻启,“现在,陆三爷可以谈生意了吧!”

“姑娘开的价……”陆三爷缓缓笑道:“有些高了!”

“嗳!你这人!”宝珠气呼呼道:“之前说好的,怎么出尔反尔?”

“在商言商!”陆三爷气定神闲道:“你这东西,一般人根本要不起!只有我这博文斋!”

博文斋不差这一单买卖;可是任知宜不同,她急需要钱财。

陆三爷赌得就是,她没有门路。

市面上的三七毫大约五百两,这种十成紫毫少说也能卖到一千五百两以上,不过……

任知宜沉吟片刻,“不如这样,我将这三支紫毫笔放于博文斋代卖,不管最终卖到什么价格,三爷都可得三成!”

陆三爷有些意外,“姑娘为何这么笃定,一定能卖得出去?”

盏中茶香四溢,淡淡的清气沁入鼻中,任知宜轻推杯盏,“若是往常,或许有些难……”

她话锋一转,“可如今却不同!”

“有何不同?”

“春闱刚过,下个月便是御试!我的紫毫仅有三支,三爷若放话出去,非一甲之才不能与之相配,你说会试入甲者会不会纷纷争这个彩头呢?”

陆三爷瞪大了眼睛,接着哈哈大笑起来:“姑娘不会是因为这个才特意只卖三支吧!”

任知宜淡笑道:“三支,足矣!”

“哈哈哈!”陆三爷大笑:“姑娘聪慧,陆某愿意交姑娘这个朋友,这单生意我接了。”

“多谢!以茶代酒,敬三爷!”任知宜执盏浅笑,顾盼生辉。

— — — —

主仆二人做成一桩大买卖,心情大好,待回到客栈时已是入夜。

客栈外立起的火把将街边照得亮白如昼,又是官兵搜查!

任知宜心中一紧,停下脚步。

隔着街,她仔细看了一眼这些官兵的衣着,他们不是南衙监门卫,倒像是兆京府的人。

她心下稍安,向旁边一位看热闹的路人问道:“请问这些官兵来客栈做什么?”

路人悄声道:“在查客栈里的举子呢!”

“查什么?”

“好像在问举子们之前的行踪,整条街都查了一遍,问得可详细了……”

任知宜一惊:“为何要查他们的行踪?”

“谁知道呢!”路人摇着头道:“官府的事儿,谁敢过问!”

…………

任知宜走入客栈,瞧见帐台前的府兵正在翻查入住名册。

那府兵瞥见任知宜,先是怔了一下,紧接着高声喊道:“就是她!”

数十府兵轰地冲了进来,将任知宜和宝珠团团围住。

“抓走!”

任知宜不明所以,忙不迭道:“诸位是不是搞错了?家父与刘世伯同朝为官,昨日我还刚刚去过刘府做客。”

领头的府兵大喊;“别废话!就是刘大人下的令!”

…… ……

阴湿的杂草铺在石床上,墙角处泛着难言的腥味儿,整个牢房像被巨物吞噬,黑暗而压抑。

任知宜靠坐在石床上,听到“吱呀”一声,牢房的铁门被打开。

脚步声停在牢门前,来人的身影隐在黑暗中。

“燃灯!”一道清越的声音缓缓响起。

伴随着烛台燃起,昏暗的牢狱渐渐明亮起来。

一道有如苍岭之松的身影出现在任知宜的眼前。

“刘大公子!”任知宜心内一紧,不知此人身份,只能先将错就错。

她从石床上走下来,隔着狱门,凝视着对方的眼睛。

他的眼睛长得极好,既不锐利,也不委顿,犹如山涧之泉,淡静,深沉,还有隐隐的威势,似静水流深。

眼下的情势让她的声音有些发涩,“公子,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?”

“呵……”,一声轻笑自外间传入。

白衣男子沿石阶而下,赫然是那日所见的刘府二公子。

他轻声谑笑道:“殿下,你这不是替别人枉担虚名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