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千读文学 > 意外成为东宫幕僚后 > 第38章 韩氏

第38章 韩氏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铜壁玉柱,香几软垫,细纹格窗,青竹卷帘。

马车宽大,可容七八人不止,内置短榻,天丝软被铺陈于上,行路时亦能卧榻休息。

车内沁凉,与外面的闷热截然不同。藤纹白瓷碟下落着冰鉴,西域紫葡萄冒着丝丝凉气,晶莹剔透。

摘掉幂篱,任知宜眼波流转,拱手道:“多谢公子施以援手。”

“无妨!”男子双瞳微动,神情欢愉,“反正也是同路。”

任知宜手指轻蜷,微笑道:“真巧!我主仆二人要去重和镇,难道公子也是?”

“自然!”男子靠坐着车壁,神情坦然,“去睢州,这是最近的路。”

睢州是山南道首府,与灵州相隔不过百里。

任知宜上下打量着男子,一袭大红色撒花圆领襟袍,头戴玉珠乌金冠,腰间配九环白玉蹀躞,周身穿戴贵不可言。

不同于卫枢的气韵清冷华然,也不似景随那般温文和煦。此人肆意张扬,像一只美丽骄傲的孔雀。

想了一圈京中权贵,任知宜猜不出他的身份,浅笑道:“还不知公子贵姓。”

“韩少初!”

他下巴微抬,眉尾上挑,“济州韩氏。”

任知宜怔然。

江南世族中,以三家为首,分别是解州宫氏,柳州郑氏和济州韩氏。自前朝起绵延两百年,虽然因胤国建立,中间衰败了几代,却仍然举足轻重。

其中,解州宫氏以文成名,江南有七成书院属于宫氏的产业。

柳州郑氏和济州韩氏不相伯仲,郑氏把持着江南盐业,凭借盐业经营垄断了盐收;而韩家则是靠着祖上聚敛和战乱时收地,占据的田产不可估量,两家几乎都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。

难怪豪奢至此!

任知宜眉峰一动,笑容愈发温婉娴静,“原来是韩公子,久仰!”

“哼!”韩少初向后慵懒一靠,双臂环抱在脑后,唇角噙出玩味的笑容,“姑娘可真会掩饰!本公子明示暗示了半天,你还是装出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!”

这人是不是有病?

敢情他觉得谁见到他,都应该立刻猜出他是济州韩家的人?

任知宜眼皮微抽,如此自恋之人,她倒是生平第一次见。

韩少初捻起一粒葡萄,姿态随性,“若是任姑娘知道我此行去睢州的目的,兴许就改变行程,不回灵州了!”

任知宜双瞳震动。

他知道她的身份!

身子僵了一瞬,她想过夺门跳下马车,可是思绪连着翻滚了几息,终究还是按捺住了。

济州韩氏!

因着科举一案,解州声名尽毁,若要杀她,先来的也该是解州宫氏。

“此话何意?”任知宜平复呼吸。

韩少初上下打量了她几眼,挑眉道:“族中上下为了你,争辩过两次。不过,我今日这么瞧着,觉得你与族中人所说的不太一样。”

任知宜蹙眉不言。

“呵……”,韩少初自顾自道:“他们说你心思缜密,胆大妄为,还视财如命……本公子左看右看,不怎么像啊!

这孔雀少爷的废话着实多了些!

卷帘外,官道石碑上写着“扈县”二字,任知宜暗暗估计,抵达重和镇还需要两个时辰。

她单刀直入,“我的马是不是被韩公子下了药?”

“嗯!”韩少初一脸的理所当然,“昨日半夜才收到飞鸽传书,本公子为了拦下你,昨夜都没有睡好。”

想起昨夜的唱曲儿,任知宜心内“呵呵”了两声,“韩公子找小女子何事?”

“跟你做桩生意!”韩少初托着下巴道:“我知道你回灵州是为了救你爹,我保你爹无虞,你帮我拿下朝廷的盐业经营。”

任知宜惊地檀口微张。

默了半晌,方理出其中的关节。

韩家想抢郑家的盐收,便是要动郑家的命脉。世人皆说,江南世家同气连枝,却原来并非如此。

可是,并未听说韩家与郑家交恶。

她眸色轻动,“这是韩家的意思?”

“是本公子的意思!”韩少初冷哼道:“这些年郑家日益做大,有超过韩家的势头,可是族中长辈却畏手畏脚,本公子看不惯。”

不过是看不惯,便要与郑氏为敌?且不说世家之间都有姻亲关系,光是生意上的往来,也是盘综错节。

任知宜心中不得不怀疑,这不是真正的原因!

姑且不论韩少初能不能做韩家的主,关键是……

“你如何保我爹无虞?”

“呵!看来你并不知晓!”韩少初懒懒道:“山南道节度使郭嘉是我的姑丈。你爹的案子说小不小,说大也不算大。不过是因为延误了军支,我姑丈揪着不放罢了。

我之前帮姑丈补足廪祿,这个面子他会给我的。”

任知宜抿唇不语。

按照大胤律疏,她爹的案子必须要过审讯的明路,可是若郭嘉愿意放她爹一马,案子办起来就会容易得多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一点心思,她从未与旁人提及。她一直觉得这案子发生的时机太巧,恰好是郭嘉调兵之时,说不定幕后之人便是郭嘉。

“盐业经营是朝堂大事,我一介内廷女官,恐怕帮不上忙。”

韩少初笑道:“政事堂中人,景相自不用说,户部尚书柳德一直是支持郑家的,我韩家若想成事,便要争取御史大夫叶蕴之和大理寺卿林居正。

听闻任姑娘极得太子宠信,又与大理寺渊源颇深,若此番助我韩家成事,不只是令尊无恙……”

韩少初话音一顿,笑得有几分意味深长,“还会送给姑娘,五厘的盐利!”

嗬!

任知宜倒抽一口气,双眸闪烁,似有星火燎原。

“政事堂五人,你还少说了一位!”

韩少初抚摸着光洁的下巴,咂着嘴道:“呵呵,这位……姑娘就不用操心了!”

还有一位是翰林院大学士范昉,素有清名,却是解州出身。

“姑娘可愿意?”

任知宜沉默良久,轻轻地摇了摇头。

“嫌少?”

话音中透出浓浓的惊愕和叹息,似乎在感叹,果然是个视财如命的主儿,五厘盐利还嫌不够!

任知宜不以为忤。

“你觉得于太子而言,韩家和郑家有何不同?”

韩少初敛了笑容,明白任知宜拒绝的原因。

近些年来,世家与朝官,秉持着心照不宣的勾连,不管是韩家经营还是郑家经营,这种勾连的平衡是不会被打破的,所以景相并不在乎究竟哪一家胜出。

但是韩家若想要太子出面,则必须投效太子,景相未必允许这件事发生。

若韩家想要维持既有的局面,太子又怎会愿意帮韩家!

“唉……”,一声长叹自韩少初口中逸出。

他眨动着潋滟的桃花眼,“我怎么觉得,太子会愿意为了任姑娘而破个例呢?”

任知宜心尖一颤,狠狠地悸动了一下。

紧接着,她想起那日的争吵,淡淡笑道:“公子想多了!”

一阵清风拂来,纾解了空气中的些许闷意。

重和镇到了!

“韩公子!你我就在此分别吧!”

任知宜拱手,欲下马车。

却听身后韩少初缓缓道:“你去了灵州也无用!如今你爹在睢州山南道节度使府中。”

————

“咕咕……”

灰鸽扑棱着翅膀,落在一间不起眼的农宅院中。

暗卫解下信鸽上的竹管,将里面的纸条呈给卫枢。

纸上只一句——“任知宜离京”。

卫枢将纸条握在手心里,指节泛白。

她终究还是不信他!

他说了,七日之后让她爹无罪出狱,她还是要铤而走险,身边大概也只带了那个会武功的丫鬟。

初见时,他觉得她狡黠多智,市侩凉薄,如今看来,他并无识人之明。

暗卫瞥了眼主子铁青的脸,艰难开口道:“殿下,刚才安州王府派人传信,说郡主想约您游湖泛舟。”

“替我推了!”卫枢声音冷如寒冰,“就说我去云门镇了。”

暗卫心里打了个突。

殿下虽然面色平静,但是心情应是差到了极点,否则不会让他直接回这么一句给懿靖郡主。

因为在安州,最不能提的便是云门镇,那里被安州人称为鬼镇,荒无人烟,阴气重,煞气重,每每有人路过云门镇之后接着染上重病,都说是被厉鬼缠了身。

直白地告诉懿靖郡主去云门镇,就是想打消对方找过来的念头。

听闻皇后娘娘有意立懿靖郡主为太子妃,本以为殿下连夜赶路到安州,是为了与郡主的婚事;但是看殿下来到安州之后的态度,好像又并非如此。

卫枢突然问道:“今日安州王府有何动静?”

暗卫回过身来,肃声道:“王府幕僚单先生今日离开安州,前往睢州去了。”

“睢州?”卫枢微怔。

“属下隐在檐顶,听得不够真切,只听见说山南道节度使郭嘉近日须进京述职,便将任大人从灵州府衙刑狱移至节度使府中。”

“从安州到睢州需要几日?”

“回禀殿下,快马三日!”

卫枢长眉微压,清润的双眸幽暗深邃。

大胤规定,为防止节度使叛乱,各道节度使每隔三年须回京述职,何卢做下此案时,早已知晓此事,也留有后招,所以才能这么痛快地答应他为任平翻案。

他轻揉眉心,眸间闪过一丝沉然。

有一件事任知宜说得没错。他明知诬陷任平的幕后之人是安州王何卢,还是选择瞒着她,与何卢结盟。

她不信他,又有何错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