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小满指着女战士的衣服,红着脸说:“这本是三年前出的,当时我就买回来了,特别喜欢这身红衣服,但是那时候物资比现在还缺,怎么也买不到。”
闻慈看看女战士红底带细格子的上衣,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客厅的窗户朝阳,光线很好,两人把小人书搬到客厅来看。
闻慈喜欢看书,喜欢看有意思还漂亮的书,这些六七十年代的小人书虽然装订没那么精致,甚至有点粗糙,但画风特别,黑白线条,朴素生动,有种这个年代特殊的生命力。
光从笔触来看,很多都是大师级别的,甚至有几个画家闻慈都听过名字。
闻慈看得津津有味,小人书都比较薄,多画少字,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完一本。
陈小满坐在旁边陪她一起看,忍不住说:“我觉得你比他们画得还好。”
闻慈立马摆手,不敢碰瓷,“你别看有的小人书只有黑白线条,好像很简单,但实际上画家功底很强的,”尤其是几位祖国美术史里的名人,哪怕画小人书,那也看得出厉害。
陈小满却对闻慈莫名自信,“你要是画,肯定也行!”
闻慈下意识摇头,动作忽地一顿,像是脖子的发条忽然锈住了一样。
她眼睛缓缓亮起来,抚摸着小人书有点卷角的边缘,声音慢吞吞的,打着飘,“小满,这小人书,是不是有很多小孩子看啊……”
陈小满理所当然地点头,“对啊。”
她说:“你是不是没去过咱们学校附近那个小人书摊?哦对,冬天他把书都搬进店里了。他家好多小孩呢,几岁的,十几岁的,都抢着去借书看。”
闻慈咽咽口水,“这、这样啊。”
陈小满这才发现她的不对劲,“你怎么了?”
“没什么,”闻慈口上否认,实际上脸颊红得像喝了酒,不是醉了,是激动的,“你说,我要是画小人书,大家会愿意看吗?”
“我愿意看!”陈小满打包票,“你要是出小人书,我第一个买!”
不过,她顿了顿,见闻慈刚才似乎没看过多少小人书的样子,提醒道:“这个好像只有出版社能出版吧,要是私人的话……”可能要被抓起来。
闻慈看书的态度一下子严肃起来,从打发时间变成了研究探讨。
她正色道:“我现在就学习一下,市面上这些小人书的风格,”她看这些小人书觉得画风很新奇,那可以想见,人家看着她的画风也会很新奇。
画板报就一幅画,修修改改就能遮掩自己的特色,但小人书好几十幅,总会泄露出画师的个人风格,但现在还没到1978,她还是要以自己的安全为重,保守一点。
为了赚娃娃点嘛,不寒碜!
陈小满这里几十本小人书,闻慈把大半都翻了一遍。
平心而论,画师的笔触没有差的,最不济也是流畅自然,但是内容就相当的同质化了,看个开头就能知道结尾,伟光正人物一定会打败反派,小人总会被揭露丑陋面目。
在这种同质化下,画风也趋向于相似。
正面人物总是占画面更大的位置,形貌英正,气势如虹,反面人物总是缩在画面边角,形态猥琐,如阴沟老鼠,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是好是坏,是要褒奖还是要批判的。
闻慈默默把这些特征都记在心底,心里也凉了几分。
这种……她也不会画啊。
每个画师都有自己擅长的类型,闻慈最擅长的,就是精致绮丽的画风,色调还要浓郁。
她画过很多童话风的商稿插画,或者讲女巫和魔法的奇幻插图,要是有《西游记》《聊斋》那种,她还能试一试,这种真刀石枪的英雄故事,她真不会。
可她会画的这些都是牛鬼蛇神啊!要被打倒的!
闻慈长叹一声,老天奶,她怎么有种“小人书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”的感觉?
怎么办怎么办!
小人书是她现在发现最好的赚娃娃点的方式,甚至感觉比画电影海报还好,闻慈实在不舍得放弃,她在小人书堆里翻翻找找半天,最后挑出来一本封面画风不太一样的。
这个不太一样,指终于不是红色英雄人物。
陈小满看她拿起《华夏猿人》,忙道:“这本是讲猿人的。”
“科普读物?”闻慈来了兴致,难道是讲人类起源的?
这本小人书封面是白色的,上方三分之二是图,画着一个眉毛浓密的猿人,他肩膀上扛着一只野兽,有力的大手抓着两只鹿角,正眺望远方,一看就和其他红色小人书不一样。
闻慈翻开第一页,点了点头,的确不是讲红色故事的。
她颓废下去的心情重新高昂起来,兴致勃勃往后翻看。
这本小人书讲的的确是猿人,描述简略,很容易理解,适合年纪小的孩子拓展视野,不过中心思想依旧符合这个年代的特色——劳动创造人类。
思想的正确是非常重要的,闻慈再次提醒自己。
闻慈看完一遍,觉得这种类型自己勉强能行,就翻到前面,看它的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。
华夏科学出版社出版。
1972年3月印刷。
三年前出版的书,时间没差太远,那今年这个题材八成也没问题,闻慈心里高兴起来。
她问陈小圆:“这种类型的还有吗?”
“没,”陈小圆摇头,“这种类型可少了,我就买过这一本,你喜欢这样的吗?“
闻慈有些失望,看来这种题材虽然能出版,但相当冷门啊。
闻慈在陈小满家待了一下午,她本来没有留下吃晚饭的意思,但陈小满坚持让她留下,至于中午,陈小满主动下厨煮了面条,还和闻慈一起炸了鸡蛋酱。
一直等到下午五点多,陈父陈母才回来。
现在不止要过革命化的春节,春节不放假,各单位平常周六也是不放假的,要是赶上赶工的时候,甚至周末也会加班,但工人们都很有集体荣誉感,并不觉得有什么。
要是闻慈全年无休,她肯定是最先发癫的那一个。
钥匙在锁眼里转动的声音传来,闻慈循声看过去。
门推开,进来的是一男一女,男的身材高大,似乎平常比较严肃,眉间起了深深的刻纹,而后面的中年女性盘着头发,看着十分干练,对闻慈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。
这夫妻俩看着都像是领导,闻慈想着,站起来叫叔叔阿姨。
陈父露出一个微笑,点了点头,“你就是闻慈吧,你好。”
陈母换完鞋走了过来,笑道:“早就听小满说过好多次你的名字,今天才见到,哎呀,看着就是成绩出色的好孩子,听小满说你帮她好多忙呢。”
闻慈没觉得自己帮过什么,眨眨眼,笑容甜得不得了。
陈母是真挺喜欢闻慈的,拉着她说了好几句话,才去厨房做饭。
陈父把带回来的包放到沙发上,打开拿出一份报纸,下意识要看,又想起今天来了小客人,他不太擅长和这种半大孩子说话,有些生涩地问道:“小闻家就在附近?”
“对,离得很近,”闻慈回答。
陈父又不知道说什么了,好在厨房里的陈母喊了一声,“陈建设,你过来给我帮忙!”
陈父一向不喜欢下厨房,这回却有些迫不及待似的,放下报纸就去了,临走前,还对陈小满道:“好好招待小闻,下午吃好吃的了吗?把水果罐头拿出来啊。”
实际上,陈小满和闻慈下午吃了冻柿子和水果罐头,葡萄的,特别好吃。
陈父进了厨房,陈小满在闻慈耳边小声说:“其实我妈做饭不太好吃。”
闻慈小声:“所以你喜欢去国营饭店?”
“也没有总去,”陈小满嘀咕了一句,又笑起来,“不过她红烧肉做得可好吃了,特意学过的,等会儿她肯定会做这道菜。”她第一次带朋友回家,陈母当然会重视。
果然,没多久,五花肉下锅翻炒的香味就从厨房传了出来。
陈父无事可做,不得不又踱步出来了。
他坐回沙发上,重新拿起报纸,没看,“听说小闻的英语很好?”
闻慈谦虚道:“还行。”
“范老师说小慈特别有语言天赋,”陈小满不赞同她的谦虚,主动夸赞,怕陈父不信,还特意说:“范老师之前都想让她留校当英语老师呢!”
“哦?”陈父真有点惊讶了。
他看看眼前的小姑娘,看着才十六七岁,面嫩,看着倒大方开朗,能这么厉害?
闻慈解释道:“主要是学校缺英语老师。”
“那也能证明你学得很不错,”陈父放下手里的报纸,认真道:“外语是很重要的啊,我们机械厂向国外进口车床机器,要是不懂外语,连他们的说明书都看不懂,哪怕是他们派来的工程师,也是藏着掖着。你有学外语的天赋,这很难得。”
闻慈听说过,这些年祖国一直被国外技术封锁,哪怕几十年后,这种状况依然存在。
她点头的动作变得认真,“我知道。”
陈父忽然起身,再回来时手里就多了本书,他递给闻慈,“你看看,能看懂多少?”
闻慈低头一看,顿时愣住了。
英文!
这半年来,她除了学校的英语教材就没见过其他英文书,而眼前这本颜色发黄,但四角俱全,一看就是被保护得很好,封面上都是英文,显然是原版书。
闻慈看着书名,惊讶道:“机械原理?”
陈父比闻慈还惊讶,他清楚现在的学校授课水平,外语嘛,学的最多的是军事用语和语录翻译,与这无关的东西,学校不教,学生也不会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