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千读文学 > 风过山林2 > 第19章 姜文清出生了

第19章 姜文清出生了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1981年6月4日的夜晚,距离预产期还有两周的我,突然感觉下身一股温热,破水了。

那一刻,我的心猛地一紧,家里只有我一个人,慌乱瞬间笼罩了我。

那天大哥会在工厂通宵加班,他出门的时候是这么说的。

我察觉到身体的异样后,顾不上许多,赶忙跑到邻居家,急切地敲着门。

门开了,我喘着气对刘姨说:“刘姨,我可能快要生了。能不能帮忙去钢铁厂,找我老公回来?”

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,眼睛里满是无助。

刘姨一听,毫不犹豫地朝着屋里大喊她儿子的名字,然后快速地交代了几句。她儿子听到消息后,二话不说就骑上自行车风风火火地出门了。

刘姨站在门口,眼睛紧紧盯着儿子的背影,大声喊道:“小心点。”那声音里透着担忧。

刘姨转身把我扶回家里,一边走还一边埋怨道:“快生了,怎么还在工厂加班?”

我无力地摆摆手,解释说:“前几天,医生做了触诊,说孩子不大。所以我们以为,不会这么快。”我说话的时候,眼睛不自觉地看向窗外,心里满是懊悔和焦急。

刘姨告诉我,用一些刀刀纸垫着,然后躺在床上。

我听话地照做,可是躺在床上后,不知道是心里紧张过度,还是真的开始发作了,我感觉肚子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,一阵阵地抽痛起来。额头很快就冒出了豆大的汗珠,我紧紧地咬着嘴唇,双手不自觉地揪着床单。

刘姨坐在床边,不断地安慰我:“你别紧张,放松点。深呼深吸,跟我一起做……”她一边说一边给我做着示范,眼睛里满是关切。

我努力尝试调整呼吸,可是那种紧张的感觉就像一团乱麻,死死地缠在我的心头,怎么也驱散不了。

不知道过了多久,门口传来自行车车铃清脆的声音。

我的心跳瞬间像是加了速的马达,“咚咚咚”地响个不停。

大哥冲进家门,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滚落,顺着脸颊流下,那汗珠就像他焦急心情的写照。

他的眼睛里满是慌张和担忧,胸膛剧烈地起伏着,气都没有喘顺,刘姨就赶忙嘱咐他:“赶紧带她去医院啊。”

大哥毫不犹豫地抱起我,小心翼翼地放在自行车后座上,关切地问了一句:“能不能行?”

我又深吸一口气,像是给自己打气一样,然后坚定地点点头。

他迅速跨上自行车,转头对我说:“抱紧我。”

我听话地双手紧紧环住他的腰,头紧紧贴靠着他的背,能感觉到他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,那温热的湿意透过衣服传到我的脸上。

一路上,大哥奋力地蹬着自行车,我能感觉到他的肌肉紧绷着。

我趴在他的背上,心里既害怕又期待,每一次阵痛传来,我都忍不住更用力地抱住大哥。

经历一天两夜阵痛的折磨,终于,6月6日清晨,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,我们的儿子出生了。

那一刻,大哥激动得眼眶泛红,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,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和孩子。他紧紧握着我的手,仿佛要把所有的情感都通过这双手传递给我,千言万语都化作了那深情的凝视。

我疲惫不堪,感觉身体像是被抽空了一样,但看着襁褓中皱巴巴却又无比可爱的小生命,我的脸上还是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。

第二天,四哥也来看我了。他坐在床边,看着孩子,脸上一直带着笑,嘴里不停地说着祝福的话。

之后,四哥去宁海大学找到了二哥,把这个喜讯告诉了他,还让二哥有空就回家看看。

四哥也给三哥寄了一封信。

二哥请了假,回家住了些日子。那几天,他每天都会到我们家来,帮忙照料孩子。他还专门找人给孩子做了两双虎头鞋,虎头鞋做得极为精致,虎头栩栩如生。

二哥说,这孩子就取名叫姜文清吧。

八寸黄杨惠不轻,虎头光照簟文清。

月子里,大哥忙前忙后,仿佛不知疲倦。

清晨,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进屋子,大哥就轻手轻脚地起来了。

他先去厨房,小心翼翼地生起火,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小米粥。

大哥一边熬粥,一边把鸡蛋拿出来,准备给我做个简单又营养的蒸鸡蛋。

孩子在一旁的小床上哼哼唧唧地醒来了,大哥赶忙走过去,轻轻抱起孩子。他的动作是那么轻柔,就像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贝。“文清,是不是饿了呀?”大哥轻声地哄着,那声音里满是慈爱。他熟练地给孩子换好尿布,然后把孩子抱到我身边。

我接过孩子,开始喂奶。大哥就坐在一旁,眼神里满是温柔地看着我们。

他时不时伸手轻轻地抚摸孩子柔软的头发,嘴角带着一抹幸福的微笑。

午后,阳光正好。大哥把孩子放在摇篮里,慢慢地摇晃着,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。那曲子悠悠扬扬的,孩子在摇篮里渐渐安静下来,眼睛慢慢闭上,进入了甜美的梦乡。大哥又转身去给我准备热水,他说月子里不能着凉,要用热水擦身才好。

傍晚,四哥又带着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来看望我们。大哥笑着迎他进门,两个人小声地交谈着,都怕吵醒了孩子。四哥看到孩子睡得香甜的模样,忍不住轻轻捏了捏孩子的小脸蛋,打趣道:“文清,长得像大哥哦。”大哥听了,脸上满是骄傲。

夜晚,大哥总是警醒着。只要孩子有一点动静,他就会立刻起身查看。稳稳的把孩子抱起来,轻声安抚,直到孩子再次入睡。我看着大哥在月光下忙碌的身影,心中满是感动。这个小小的家,因为孩子的到来,充满了更多的温馨与爱意,仿佛被一层温暖的光辉笼罩着,而大哥就是这光辉中最坚实的守护者。

我知道,这个时候,大哥在钢铁厂的工作进入了关键阶段。他跟我聊过,仅靠埋头苦干远远不够,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站稳脚跟,必须掌握更多的技能。所以,他开启了忙碌而充实的双重学习之路。白天,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,他专注于技术研究,仔细观察每一道生产工序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遇到难题时,他便虚心向老师傅请教,或是独自查阅资料,反复试验改进方案。夜晚,他就在昏黄的灯光下,钻研销售技巧的书籍。他认真记录着各种销售策略,分析成功案例,努力让自己从一个只懂技术的工人,转变为一个既能把控生产环节,又能开拓市场的复合型人才。

现在孩子出生了,大哥变得更加忙碌起来,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。

我心疼大哥的辛苦,想要帮他分担一些。

我尽量把孩子照顾好,不让大哥分心。有时候,大哥在看书的时候,孩子突然哭了起来。大哥会立刻放下书本,快步走到孩子身边,温柔地抱起孩子哄着。 大哥也会和孩子说起自己的梦想,他说:“文清,爸爸要努力学习,以后让咱们家过上更好的日子。爸爸要做一个很厉害的人,你也是哦。”文清似乎能听懂似的,在他怀里停止了哭泣,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他。

四哥也经常过来帮忙。有时候还会从外面带一些新鲜的食材过来,给我做些滋补的菜品。

我知道四哥的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。

四哥对汽车很感兴趣,他已经不满足于组装、喷漆、焊接等技术的研究,还在琢磨车辆改装。他常常把样车拆了又装,装了又拆,不断尝试新的改进方案,从发动机性能提升到车身外观的独特设计,他都亲力亲为。

有一次,他为了给车安装一个新的涡轮增压器,在车间里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。

最近他又有了组建运输队的想法,他和大哥经常在探讨资金筹集、车辆购置、人员招聘、制定制度等问题。

二哥在家的这段时间,他们哥仨,经常在一起琢磨。

二哥利用他的知识储备,结合他所学的专业,给出专业的建议。他提出,从经济角度来看,在资金筹集时,可以尝试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购置车辆,这样能在初期减轻资金压力。对于人员招聘,二哥认为除了驾驶经验和安全意识,还应该考察司机对于成本控制的理解,例如如何合理规划路线以节省油耗等。在制定制度方面,二哥借鉴大学所学的经济学激励理论,建议设立分级奖励制度,根据运输量、运输效率以及安全记录等多方面综合评定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,以最大程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运输队的整体效益。

生活一下子变得忙碌又琐碎。孩子的吃喝拉撒、日常照料,每一件事都得操心,占据了我的大量精力。大哥、四哥的工作也到了关键阶段,压力巨大。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。

正因如此,有些很重要的事情被我们忽略了……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