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“下之事上也,不从其所令,从其所行。上好是物,下必有甚者矣。故上之所好恶,不可不慎也,是民之表也。”子曰:“禹立三年,百姓以仁遂焉,岂必尽仁?《诗》云:‘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’《甫刑》曰:‘一人有庆,兆民赖之。’大雅曰:‘成王之孚,下土之式。’”子曰:“上好仁,则下之为仁争先人。故长民者章志、贞教、尊仁,以子爱百姓;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。《诗》云:‘有梏德行,四国顺之。’”
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。必也其听语乎,力不能问,然后语之;语之而不知,虽舍之可也。
晉孝武年十二,時冬天,晝日不箸復衣,但箸單練衫五六重,夜則累茵褥。謝公諫曰:“聖體宜令有常。陛下晝過冷,夜過熱,恐非攝養之術。”帝曰:“晝動夜靜。”謝公出嘆曰:“上理不減先帝。”
…相关:入梦寻他、咫尺江山分楚越、混迹三界之——正传歪说、山中鬼,梦中人、Mafia的被嫌弃的松子、[那年我们]念久回响、零下的恋、徒弟们总想以下犯上、汪柴攻略、夜的三万余年
王夷甫容貌整麗,妙於談玄,下捉白玉柄麈尾,與手都無分別。
桓南郡每見人不快,輒嗔雲:“君得哀家梨,當復不烝食不?”
謝公雲:“劉尹語審細。”
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