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希到温瑶家的时候,是温瑶亲自来开的门。
跟着温瑶进屋,她一眼就看到客厅的茶几上摆着两个茶杯。
她扭头朝温瑶问道,“温温,你这里有客人吗?”
“啊没有,刚才那位邱小姐来过,不过已经走了。”温瑶随口回道。
邱瑞瑾?她刚才来过?
温瑶脑子里顿时回想起方才她从出租车上下来时,旁边车上一闪而过的那个人影。
她当时就觉得车上的人有点像常思筠的那个好朋友,可又觉得并不会这么巧吧,这都能遇上。
现在听温瑶一说,看来她刚才没看错。
“她来你家干什么?”袁希抬头看向温瑶,顺嘴问道。
“和上次常思筠找你要我微信的理由一样,为了表示感谢。”
“那这么说,邱瑞瑾要到你的微信了?”看来温瑶上次说的是对的,邱瑞瑾让常思筠向她要温瑶的微信,不过是虚晃一枪罢了,她有其他的方式能直接加上温瑶的微信。
“当然,”温瑶嗯了一声,“事实上,那天你微信上前脚拒绝了常思筠的要求,后脚那位邱小姐就给我发来了好友申请。”
温瑶说完,朝温瑶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,二人目光交换之间,袁希听懂了温瑶的潜台词。
邱瑞瑾不光是虚晃一枪,甚至是多此一举。
邱瑞瑾一早就拿到了温瑶的微信,可常思筠还是找她开了口。
她还煞有介事的拒绝了,结果转头邱瑞瑾就直接联系了温瑶。
袁希有些不明白这一系列操作,邱瑞瑾是在耍她吗?还是说常思筠在耍她?
想不出个头绪,袁希只得将这两个人都抛出脑海。
她将编辑郑老师托她带给温瑶的信拿出来,交给了温瑶。
温瑶接过信,并没有拆开,起身朝客厅北墙的书架走去。
客厅的北墙被温瑶设计成了整面的书架墙,上面横竖摆着的书满满当当。
不过温瑶此刻看都没看那些书一眼,打开了书架底部摆着的一个盒子,将信放了进去。
做完这一系列动作,温瑶又坐回了袁希身边。
“温温,你不拆开看一下?”袁希对温瑶直接将信收起来的举动有些意外。
“为什么要拆开看?”温瑶一脸认真地反问。
袁希:?
信不就是让收信人看的吗?假如温瑶看都不看,那她今天岂不是白跑一趟?
可温瑶这么直接地反问,反而把袁希给整不会了,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怔了几秒,她才开口,“你就不想知道写信的人在信里都写了些什么?”
“不想。”温瑶回答得依旧很快。
这个回答很像温瑶的风格,但袁希却依旧有些不理解。
“万一写信的人希望你回信呢?”
温瑶盯着袁希,唇角扯出一个漂亮的弧度,“圆圆,你看到我刚才把信放到哪里了吗?”
袁希点了点头,下意识地又朝着温瑶刚才把信放进去的盒子看去。
书架上类似的盒子还有好几个。
袁希之前只注意到了温瑶家这面书架墙上满满当当的书,可现在才注意到这些盒子,她好像明白了什么。
“你猜得没错,这些盒子里都是我这么些年收到的信,大多数是粉丝写给我的,也有些是传记出版之后,读者写给我的。”温瑶看穿了袁希的想法。
“从收到第一封信开始,这些年陆陆续续收到的信,没有一万封,也有八千封了,假如写信的人每个人都希望我回信,那我这些年都不需要干别的事了。”
袁希理解了温瑶的想法,可还是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,“那这些信你都没看过?”
温瑶点了点头,“我每次都原封不动地将它们直接放进这些盒子里,然后再没打开过。”
“既然你不打开看?那直接丢了不是更省事吗?干什么还放着?反正你又不看。”袁希疑问道。
“那怎么行,都是粉丝和读者写给我的信,怎么能丢呢,”温瑶的语气温和中带着坚定,“我不看这些信是一回事,可我要是直接不收或者丢掉,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。”
“这不是一回事吗?你收了不看,和不收有什么区别吗?”袁希不明白。
温瑶莞尔轻笑,“当然不一样了,写信的人寄出这些信,当然希望这些信不会夭折在半路,我收下了信,她们的希望就没有石沉大海。”
“可是你一直都没有看这些信,自然也不会回信,这不是等同于石沉大海吗?”
温瑶摇了摇头,“圆圆,你有个先入为主的偏见,以为这些给我写信的读者和粉丝,写信是为了收到回信。”
袁希:“难道不是吗?”
“当然不是,”温瑶认真道,“小圆圆,写给偶像的信和其他信不一样,有时候我不回信反而才是正确的。
粉丝和读者们给我写信常常是对我有一种美好的期待和幻想,把我当成偶像才会给我写信。假如我的回信戳破了她们对我的幻想,对我对她们都不是什么好事。
比起回信,保留自己心里的那份美好期待才更重要。”
是这样吗?袁希还是不明白。
见袁希这一脸困惑的表情,温瑶沉默两秒,笑出了声来。
“小圆圆,我信口胡诌的,你不会信了吧?”
袁希:“……”
“胡诌的?”那她刚才还听的那么认真。
“当然了,我不看信,也不回信,只有一个原因,”温瑶朝袁希眨眨眼,认真道,“因为我懒。”
一个情理之中的答案,却让袁希更无语了。
她觉得她被温瑶调戏了。
不过温瑶刚才的那番话却突然启发了她。
“温温,我请教你个问题。和常思筠有关。”袁希斟酌着该如何开口。
“你说。”
“就像你刚才说的,那些给你写信的粉丝,或许真的并不期待你的回信。你说常思筠现在找上我,会不会也是这种想法,她压根儿不期待我的回应,只是为了让她自己心里好过一些?”
“你怎么会这么想?”温瑶问道。
袁希将上次和常思筠见面发生的一些事讲给了温瑶听。
之前温瑶曾帮她分析,常思筠和她分开这么久,现在再度找上她,有可能是看她还没死透,所以想再来补一刀。
但经过这两次的见面,袁希觉得这种可能性似乎没那么高。
这次她和常思筠重逢,后者不仅给她提供了一个报酬不菲的传记项目,还两次三番地向她道歉。
假如常思筠真想再渣她一回,根本不需要这么大费周折。
但假如常思筠只是想让她自己好过一点,那她做的所有事似乎就都说得通了。
她两次向她道歉,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她道歉不是为了让自己原谅她,而只是为了她自己心里好过一些。
一种扭曲的心态:反正我都道歉了,那她要是不原谅我,那就是她的问题不是我的。
袁希越想越觉得可能,这很像是常思筠能干出来的事。
不过听了她的分析,温瑶却是另一番念头,“圆圆,万一常思筠她真的只是想乞求你的原谅呢?”
“乞求我的原谅?”袁希重复了温瑶的话,继而摆了摆手,想也不想地否定了这个念头。
“不可能的,温温你不了解她,常思筠怎么会乞求我的原谅,在她心里我是怎么想的根本不重要好吗?当初她能一声不吭地离开,明摆着根本没考虑过我,现在又怎么可能希望我原谅她。”
温瑶听着袁希的话,不置可否,想了想才道,“或许吧,也许真像你说的,常小姐做这么多,只是为了她自己好受一些。但也许……”
“也许什么?”袁希立马问道。
“也许我刚才说得也并非全无道理,常思筠确实有乞求你原谅的意思,否则她为什么要多次向你道歉,还借工作的名义来补偿你?”
温瑶不疾不徐地说完了她的想法。
袁希闻言一愣,“补偿?你是说常思筠委托我的这个代笔传记的项目,是对当年她渣过我的一种补偿?”
袁希先前从未有过这种念头,主要是她不认为常思筠这样的人会对当年的事心怀愧疚,会对她心怀愧疚。
既然没有愧疚,当然也就谈不上补偿了。
可此刻这个念头被温瑶提了出来,一时间却在她心头萦绕不去。
温瑶连忙道,“圆圆我只是说了我的一种猜想,至于到底事实如何,你这个当事人都不清楚,我这个局外人又怎么能理得明白呢。”
袁希知道,温瑶这么说是希望她放宽心,不要胡思乱想,更不要钻牛角尖平白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。
可听到温瑶刚才的话,她却不得不多想。
有时候当局者迷,旁观者反而能看得更清楚。
难道温瑶说的是对的,她接下的常思筠的传记代笔项目,真的只是常思筠心血来潮的一种补偿?
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,是常思筠对她的一种施舍?
袁希一瞬间冒出一个让她心头发凉的念头,觉得她仿佛又落入了常思筠设下的一场局之中,她又一次成了任人摆弄的棋子。
而常思筠则是那个高高在上的,执棋的人。